长庆安塞油田高质量发展纪实
延河之畔,油气丰盛。截至7月下旬,长庆安塞油田在革命圣地累计为国家贡献油气6800万吨,以实际行动端牢能源饭碗。
一面用忠诚担当高擎的精神旗帜
在漫长的勘探过程中揭开神秘面纱。上世纪70年代,8000名石油大军和退伍军人挺进陕北,在老区人民的协助下东西普查、南北钻探,却未成大势。直到1983年7月15日,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,长庆石油人在安塞县谭家营乡部署的第一口探井——塞1井喜获64.45吨工业油流,我国陆上首个亿吨级整装特低渗透油田——安塞油田诞生了,标志着延长统油藏的近百年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。
(相关资料图)
在快速发展中勇攀高峰。1984年,长庆石油勘探局的钻井、测井、油建等11个单位的2000多名精兵强将拉开了安塞油田会战大幕,相继在王窑、杏河等5个区块探明了亿吨级储量。20世纪90年代初,石油人在陕北一道海拔1300米、坡度70度的“阎王坡”上立架打井,建站采油,攀山巡井,踩出了“好汉坡”。油田产量在这种精神的引领下不断迈上新台阶,1997年突破100万吨,2004年实现200万吨,2010年跨越300万吨,一座现代化油田傲然屹立在延河之畔。
在油气并举中量效并重。安塞油田依靠滚动勘探评价、精细挖潜,实现了储量的增长和接替。锚定“用延安精神建设一流油气田”的奋斗目标,积极推进油、气、新能源三足鼎立,被授予全国首家国企“延安精神示范教育基地”称号,15国驻华外交官走进油田参观。
一块用创新奉献磨砺的岁月丰碑
解放思想,攻克“三低”油藏。具有“低渗、低压、低丰度”特性的油藏,被国外专家认定为“没有开发价值的效益边际油田”。可安塞油田坚定地迈上了科技兴油之路。在经历三次矿场开发试验之后,油田形成了三大技术系列、八大配套技术,以及以“单、短、简、小、串”为特征的工艺技术,全面解决了效益开发问题。1995年,利用这些技术实现效益开发的模式被中国石油确立为“安塞模式”,安塞油田成为我国第一个以开发技术系列确立模式的油田。
以科技创新攻关核心技术。在快速上产阶段,安塞油田强化技术创新形成五大技术系列、24项配套技术,丰富了“安塞模式”的内涵。在进入中高含水阶段后,大力推进老油田稳产“压舱石”工程,重点攻关空气驱、微生物驱、控水增产等稳产技术,开展全员精细注水行动,2023年老井月度平均递减率降至0.78%,连续25年保持一类油藏开发水平,用行动诠释了科技自立自强。
以精益管理实现效益发展。安塞油田始终坚持以价值创造为导向,落实“四精”理念,引导基层创效,“十三五”至今,通过提质增效累计创效7.6亿元。油田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,坚持技术、生产、管理“三个一体化”思维提高开发水平,构建“163”绩效考核体系,强化薪酬导向,激活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。
一座用共建共享筑就的企地桥梁
用绿色发展回馈老区。“建一座油田,美一方山川”。2006年,安塞油田将位于王窑水库上游的106口油水井、3座集输站点、26条集输管线全部关停搬迁,只为让50万老区人民喝上放心水。相继建成了塞130等5个环保示范区和中国石油林等生态工程,成为延河岸边的国家级绿色矿山。安塞油田以推动绿色低碳为目标,开展全领域清洁生产,加快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等绿色产业项目,让老区天更蓝、山更绿。
用自身发展惠及员工。多年来,油田坚持发展为了员工,将油气水井、站库管线及上万台设备全部接入互联网,大大减轻了员工的劳动强度。近两年累计投入6700万元为员工办了住宿、医疗、饮水等方面的300余项民生实事。积极畅通员工成才通道,近两年培育集团公司首席技师15名、技能专家8名。
用企地共建彰显担当。安塞油田坚持开发到哪里,就把造福地方的责任延伸到哪里。每年投入1500余万元,支援延安市道路建设、文化教育等公益项目,近3年打通了3县11镇的324条油区幸福路,帮助吴起县14户贫困户脱贫,以实际行动让老区人民的日子更有甜头、经济社会发展更有劲头。